保險股近段時間漲勢明顯。
(相關資料圖)
自2022年11月以來,保險股“一路高歌”,板塊不斷修復。截至1月12日,A股保險板塊中除了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微跌之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天茂集團等均為正增長。
就個股而言,截至1月12日,中國平安盤中一度漲至51.11元/股創下新高,該公司股價上一次達到這一數字還是在2022年2月。中國人壽則在1月5日盤中一度漲至38.5元/股,創下近兩年新高。
而在H股方面,中國人壽(02628.HK)、中國太保等也在近期獲得外資增持。香港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中國人壽于1月5日獲美國資管機構富達(Fidelity)相關投資公司FMR LLC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14.07港元增持1135萬股H股,耗資約1.62億港元。此次增持后,FMR LLC持有中國人壽H股股份增至約3.74億股,持股比例達5.03%。
在此之前,中國太保(02601.HK)于1月4日獲施羅德(Schroders PLC)增持266.6萬股H股,均價18.1323港元。施羅德合計耗資4830多萬港元,增持后對太保H股持股比例達15.07%。不過,1月5日,施羅德便又以18.3194港元/股的均價減持206.14萬股中國太保H股。截至1月5日,施羅德持有中國太保H股的股份比例為14.99%。
新華保險在1月4日也曾公告稱,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華寶投資使用自有資金自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間合計增持該公司H股股份3132.8萬股,截至2023年1月3日,華寶投資對新華保險持股比例達到1.00%。中國寶武及其一致行動人華寶投資合計持有新華保險的股份約占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3.09%。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中長期維度看,宏觀經濟企穩上行、地產風險改善將持續利好保險股資產端;同時,壽險負債端有望底部復蘇,理財型產品需求提升、代理人降幅收窄和后疫情時代居民保險意識和能力提升均有望構成2023年保險復蘇的驅動力。保險資負兩端改善有望持續,短期股價上漲反映了部分預期,后續仍有板塊性機會。
2022年前10個月,權益市場大幅波動下行,長端利率震蕩走低,同時人身險行業仍處于改革承壓階段,保險指數累計下跌28%。但去年11月以來,負債端邊際改善、政策面向好、長端利率上行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保險板塊實現觸底反彈。
財通證券在保險行業2023年投資策略中表示,地產風險的釋放將帶來保險資產端的不動產風險敞口的重估。平安、國壽、太保、新華等4家保險公司地產投資(含物權、地產股、債券、非標)占投資資產比例基本在4%-5%,其中,平安占比4.8%,國壽占比不到4%,太保占比5%左右。初步測算,若地產行業向上修復20%,考慮保險公司投資的不動產股權和債權的重估,將帶來內含價值的增長分別為:平安1.2%、國壽2.5%、太保3.2%、新華3.5%。
從股價漲幅來看,Wind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以來,中國平安A股漲幅達40.83%。H股漲幅達91.08%;中國人壽A股漲幅達39.55%,H股漲幅達73.80%;中國太保A股漲幅達33.37%,H股漲幅達58.77%;新華保險A股漲幅達38.04%,H股漲幅達80.18%;以財險為主的中國人保A股漲幅較小,為8.25%,H股漲幅達22.12%。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2022年人身險行業已跌入底部區間,隨著代理人渠道改革壓力逐漸緩釋、銀保等多元渠道業務驅動,以及各險企適時把握保險儲蓄類產品需求,“開門紅”年金產品銷售火熱,2023年負債端有望實現筑底回升,疊加市場對險企地產敞口擔憂情緒的緩釋,以及防疫措施優化、擴大內需等宏觀調控政策推動經濟復蘇,低估值、高股息率的保險股具有較高配置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