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和創造經濟增長點的戰略性資源。如何發揮數據價值?加強數據匯聚能力建設?1月18日,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進入第五天,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獨家專訪了市政協委員,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范文仲,他表示,對數據進行確權和估值是實現數據價值化的基礎,只有交易形成了市場價值,才能夠實現數據從資源向資產和資本的跨越。
挖掘數據價值關鍵在于
【資料圖】
確權、估值、交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著眼未來,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也是北京市的發展規劃。
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北京具有巨大優勢,從一系列數據便可直觀展現:例如,北京數字經濟產值占比超40%,位列全國第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2.2萬億元,占全國比重25%。此外,有全國最多的國家數據庫和央企數據庫,眾多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大批的科技人員在北京集聚。
不過,數據作為特殊類型經濟要素,具有非排他性、易復制、難保護等痛點。從資源到資產,數據價值該如何體現也將成為關鍵一環。
“數據的使用價值近些年越來越得到體現。”范文仲指出,但是如何體現數據的資產價值是弱點和痛點,這主要是因為數據的確權、估值具有一定的困難。而對數據進行確權和估值,是實現數據價值化的基礎。北京雖然具有數據規模優勢,但是高價值、多行業、多維度數據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匯聚。
范文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要想體現數據的價值,首先需要能夠把數據進行確權登記,然后對數據的價值進行初步的評估判斷,也就是數字資產評估;進而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易,只有交易形成了市場價值,才能夠發揮資產價值。
“有了價值標準,又有了比較明確的權屬,數據的資產屬性才能夠實現。”范文仲建議,發展數據確權標識技術來解決數據交易流通的權屬問題,利用隱私加密計算推動高價值數據在“可用不可見”的前提下實現流通,通過智能數據合約技術支持涵蓋數據、算法和算力的綜合交易模式,創新數據應用追蹤技術提高數據交易的安全合規性和交易透明度。
對數據要素市場實行
分級分類準入管理
為助力推進首都“兩區”建設,2021年3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會同市金融局、市商務局、市委網信辦等部門,組織北京金控牽頭發起成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數所”),當前,北數所已在數據資產登記、確權、加工、評估、交易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
在范文仲看來,目前,各省市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數據交易所設立呈現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北京要保持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需要大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提升北數所的數據資產交易能級。
近期,國家先后出臺了《“十四五”數字中國發展規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對此,范文仲建議,在頒布《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基礎上,推動更多配套性政策和管理辦法的出臺。加快制定數據確權和權利保護的基礎性規則,對數據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投資者等各方權益進行均衡保護。制定公開、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制度,對數據要素市場實行分級分類準入管理,提升數據流通的安全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海量的數據資源是數據交易市場發展的前提,打破數據孤島,加強政、企、金融機構等各方數據匯聚能力和數據價值挖掘能力,對于數字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范文仲建議,要進一步加強高價值、多行業、多維度數據的匯聚,以北數所為核心,設立北京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園區,推動在京部委辦局、央企國企、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等多方數據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