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廣西各地降雨頻襲,南寧大雨小雨接連不斷。雨后蚊蟲孳生、有毒蘑菇肆意生長,如何預防蚊蟲孳生導致的登革熱疾病和誤采誤食蘑菇中毒事件?記者就此采訪了南寧市傳染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市四醫院兒科主任宋曉玲,廣西健康科普專家、市四醫院犬傷門診主任鄧上勤為大家解答。
預防登革熱,防蚊是關鍵
什么是登革熱?它是一種急性蟲媒傳染病,是我國傳染病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登革熱流行形勢有地方性流行和輸入性流行兩種。“我們也曾經接診過輸入性病例,大多數是因為境外旅游、勞務輸出,以及因公出國和商業活動等原因到過疫源地導致被感染。”兒科主任宋曉玲介紹。
目前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白紋伊蚊。病毒通過蚊子叮咬傳染給人類,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者血液時獲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終生均能傳播病毒,少數還可經卵將病毒傳給后代。
登革熱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傳染病,全年均會發生。伊蚊全年都有生長。其中,每年7月至9月,隨著暑期旅游出行人數增加,加上雨水增多、蚊蟲繁殖活躍,登革熱進入高發季。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4天,多數為5~8天。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來源,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發病后5天都具有傳染性。”宋曉玲說,當出現突發高熱一兩天內體溫升高至39~40℃,并伴有皮膚出現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等癥狀,就得考慮是否感染登革熱,并及時到醫院就醫。
暴雨過后要及時排除積水。記者 宋延康 攝
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積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被蚊子叮咬。
這段時間南寧雨水較多,蚊子繁殖很快,宋曉玲建議,市民外出到草深林密的環境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盡可能涂上驅蚊劑或蚊蟲驅避藥物;盡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等戶外陰暗處長時間逗留。
同時,及時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保持住家及周圍環境衛生整潔,清除各種衛生死角和垃圾;勤換家中的水生植物用水。
下一頁 |
第 [1][2][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