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資料圖片)
會議指出,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8月以來短短數日間,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
3520萬元購入設備,院長回扣1600余萬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此前公開了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楊某俊涉嫌受賄案的細節: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中間的回扣,居然被原院長吃掉1600余萬元!
2020年6月,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王廷建被上級機關抽調查辦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楊某俊涉嫌受賄案。
王廷建帶領專案組認真梳理與楊某俊有“借款”往來的供應商的經營信息,發現醫療器械經銷商陳某虎向普洱市人民醫院銷售的直線加速器進口價是1500萬元,但醫院進價卻是3520萬元,遠遠高于同期市場價格。
專案組立即向該醫院相關知情人了解情況,得知當時討論購買該直線加速器事宜時,醫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曾明確提出反對意見,但楊某俊卻執意購買。
專案組隨即找到陳某虎,向其闡明寬嚴相濟的紀法政策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促使其如實交代其為了銷售直線加速器而通過“借款”方式向楊某俊行賄的事實。楊某俊涉嫌受賄案至此取得重大突破。專案組一鼓作氣、順藤摸瓜,最終查清了楊某俊以借為名索賄1600余萬元的事實。
緊接著,王廷建帶領專案組從楊某俊受賄案中深挖線索、擴大戰果,揭開了普洱市人民醫院腐敗窩案的蓋子,先后查處了該醫院7名公職人員受賄和13名供貨商行賄問題。
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
記者發現,隨著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啟動,近期已有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主辦方陸續發布通知宣告延期。
從以往通報的商業賄賂案件細節來看,藥企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存在以會議贊助費、專家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為行賄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近期,監察部門也公開了一批衛生系統或醫院高層涉嫌違法違紀的情況。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8月5日通報,據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消息,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黨委書記唐榮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重慶市墊江縣紀委監委8月4日消息:墊江縣中醫院原院長劉明懷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縣監委監察調查。
據廣東省揭陽市監委8月4日消息,揭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林鐵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揭陽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今年至今,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7月衛寧健康董事長周煒,賽倫生物董事長范志和分別因涉嫌行賄罪、涉嫌職務犯罪被查。
各醫療機構開始自查自糾
廣西一家三甲醫院印發“深入開展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實施方案”通知在網上流傳。該醫院針對不合理取酬涉及的醫療機構線索情況進行了內部通報,并表示將在全院范圍內深入開展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
上述通知要求,全院醫務人員主動清退2018年至2023年5月這段時間內所收受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報酬,重點針對在與企業合作交往過程中,收受醫療器械、藥品、試劑等生產經營企業或人員以各種名義和形式給予的錢物等“紅包”回扣問題。
隨后,不斷有醫院發布相關規定。廣州一位主任醫生告訴記者,院長親自開會傳達精神,要求醫院所有人認真自查近三年參加的學術會議、銀行流水并上報,“出去講課有些是合法合規的,但我們現在對講課費、培訓費究竟是多少才算不合規,以及上交到哪里、最后退還給誰,都還挺迷茫的,就全部如實上交了”。
各地、各醫院相繼發布自查通知。據不完全統計,除廣西、廣東外,陜西、江西、山西、浙江等地的部分醫院相繼發布通知,要求醫務人員將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情況詳細上報。
從這些通知可以了解到,“不合理報酬”覆蓋面較廣、形式多樣,包括利用專家影響力為企業站臺講課,以各種名義邀請企業進院推銷藥品和設備耗材,利用學術研討、課題研究、培訓會議等名義獲取不合理報酬。在這些報酬里,隱藏著商業賄賂的利益鏈條。
此外,還有多份聊天記錄在網上流傳,“檢查組會進駐各大醫院和商業公司嚴查一年,查視頻監控”、“形勢之嚴重是前所未有的”、“所有藥代不允許進醫院”、“如有調查,需如實積極配合”等口頭通知也不絕于耳,可見此次全國反腐風暴力度之大。
醫藥代表已先一步“離場”
業內指出,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確指向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醫藥企業因此成為反腐的“風暴眼”。
盡管包括恒瑞醫藥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經對傳聞進行回應,但近期,A股醫藥板塊仍集體受挫。
與此同時,一些醫藥代表也有點“坐不住”了。據媒體報道,在有記者“潛水”的某醫藥行業聊天群,諸多醫藥代表“分享”著各自省份最新的反腐動態,忐忑與緊張四溢蔓延。
在一家醫療器械代理商企業的內部人士劉銘看來,各類“代表們”的變化早就有跡象。
“藥代已經先‘走’了一步。”劉銘說,伴隨前幾年的藥品國家集采開展,已經把這部分人的生存空間壓縮了很大一部分,不少藥代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緊接著就是一些耗材的代理商,“很多心血管、骨科的代理商已經在倒閉了。”
而在一家跨國醫藥咨詢公司工作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幾年不少藥企都在縮減人員,特別是一些銷售人員。
吳娜(化名)曾是一家公立醫院的護士,幾年前為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她借助自己的資源優勢轉行做起了一名醫藥代表。
她坦言,早前,一個藥代能做好業績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其在各大醫院科室的“人脈”,當然這背后自然是離不開利益輸送,此前她主要業務是做基層醫療機構市場,但是這幾年伴隨帶量采購范圍不斷擴大,她的工作開展也遇到諸多困難,最終在2022年吳娜選擇了轉行。
這些現象也反映在企業財報數據上。以恒瑞醫藥為例,其2022年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銷售費用約為73.48億元,同比下降21.7%。
業內盼醫療回歸救死扶傷本質
不過,顯然這股醫藥反腐風暴依然不會停下。
國家衛健委網站7月21日發布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十個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一周后,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會議還強調,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有專家指出,針對醫藥領域的貪腐問題,醫院內部要加強民主監督、相關政府部門要加強審計監督、紀律監察機關要加強檢查力度,建立起多管齊下的綜合監管體系。同時,還應該對藥品采購、人事安排、工程建設等領域加強監管,特別是主動督查在這些方面各項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制度的執行情況,督促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在醫藥領域工作了10余年的劉銘也坦言,反腐風暴下,雖然供應商會面對很大壓力,但對于一些猖狂的“蛀蟲”來說,整治是必不可少的,好讓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讓企業能有更多精力放在研發和技術更新上,也讓醫療回歸救死扶傷的本質。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證券時報、中新網、每日經濟新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