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貢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將其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文創市場發展,激發文創產品的內在活力。
呈貢瓦貓于2005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人喜歡將它安置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頂、飛檐或門頭的瓦脊上。它的安置方向為面朝外,尾朝內,尾后中空,也有招財進寶的寓意。自2007年以來,瓦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慢慢淡出了公眾視野,瓦貓的需求量在減少,堅持制作瓦貓的工匠也越來越少,瓦貓好像“失寵”了。從屋頂走下來的瓦貓,如何才能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繼續煥發其獨特的生機與活力?呈貢區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通過“非遺+文創”,讓瓦貓又“復活”了。
呈貢瓦貓“跳下”屋脊與時代相擁,經設計后以卡通形象被做成了胸針、抱枕、杯子、貼紙等文創產品,深受大眾喜愛。不止瓦貓,呈貢區還結合菱角、剪紙、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制作了冰箱貼、布袋、衣服、筆記本等共30余款文創產品,成為了大眾身邊的裝飾品、文具、辦公用品等,它們走進了琳瑯滿目的超市、商店,走進了文人墨客的書齋雅院,成為了男女老少青睞的裝飾藝術品,重新“得寵”。
呈貢區是聞名遐邇的“花燈之鄉”“滇戲窩子”“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擁有農民畫、板凳龍、菱角編制、瓦貓制作、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呈貢區制訂出臺了《關于推動呈貢區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呈貢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關于加快推進呈貢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呈貢區關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建立了每年100萬元的文產扶持資金,首次成為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的,一次性給予5萬元資金補助;對在庫規模以上、營業收入達1億元、年均增長10%的文化企業一次性補助10萬元。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分別給予20萬元、15萬元和1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經認定高新技術資格的文化創意產業,給予稅收扶持,并大力發展VR/AR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加快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廣泛應用,加強產業服務保障,強化產業人才支撐,加快引進高端產業人才,加快文化人才培養,健全人才激勵機制,為推動全區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