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美國財長耶倫訪華結束,在離開中國之前,耶倫在北京召開了訪華成果發布會,對中方作出三項保證,并向中方提出兩個請求。
在新聞發布會上,耶倫總結了這四天的訪華之行,她表示這些對話是“直接且富有成效”的。總結起來,耶倫對華作出的保證有三點,其一,是美方承認中美之間仍存在分歧,但是美方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其二是深化中美新一屆經濟團隊的關系,避免導致誤解。其三是在宏觀經濟和全球性挑戰方面加強合作,尋求雙贏的經濟關系。
隨后,耶倫也沒有忘記自己來的真正目的,向中方提出了兩個請求。第一個是深化中美新一屆經濟團隊的關系,減少和避免雙方發生誤判。第二是希望能夠在未來能繼續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和債務危機等領域加強合作。
耶倫表示無意與中方“脫鉤”,相當于是對此前美方炒作的“脫鉤論”的回應。不過,美方雖然意識到與中方經濟“脫鉤”不可能,但是并沒有尋求與中方恢復正常貿易合作,而是換了一種說法,稱為“去風險”。不管是“脫鉤”還是“去風險”,本質上都是對中國經濟的遏制和打壓。雖然耶倫表示世界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尋求與中方達成雙贏的經濟關系,但耶倫的話中是否帶有誠意,還得看美方接下來的具體行動。
至于美方的兩個請求,更需要中方好好思量。中美經濟團隊確實需要加強關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合作共贏才是正途。但是耶倫口中的“誤判”就變了味道了,中方對美方從來都沒有什么誤判,美國為了對中國進行經濟打壓,總會找出各種理由。哪怕在訪華之前,耶倫還稱美國對華打壓措施,“不是為了損害中國經濟”,這明顯是在睜眼說瞎話。
至于耶倫的第二個請求,中方愿意相信美方的急切和真心。在氣候問題上,美方多次請求中方恢復合作,尤其是在今年厄爾尼洛現象的背景下,美國更是希望中國參與進來共同應對。而債務問題,更是壓在美國頭頂上的一座大山,可以說耶倫此次訪華,最大的目的可能就是讓中國買更多的美債。在耶倫訪華之前,美國又發行了8500億美元的美債,美方急需要大買家,而中國則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在訪華過程中,可以看到美方態度軟化了不少。耶倫見到中方官員時連續三次鞠躬,而美國總統拜登,也在耶倫訪華結束后說出實話,表示沒看到中國有意與美國開戰,也沒看到中國有“擴張的野心”。拜登還稱,他相信中美之間能夠建立合作互惠的關系,這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美方讓步緩和中美關系,說到底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畢竟除了中國,已經沒有多少國家能夠在經濟上幫美國一把,這次耶倫對華作出多項承諾,證明美國開始認清現實了。
在耶倫訪華前,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籌碼,美國對華實施了半導體限制措施,而中方也祭出了反制措施,宣布對鎵和鍺兩大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直接擊中了美國的軟肋。中方已經表現出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和能力,既然美方呼吁中美共贏,就應該放下傲慢的姿態,否則中方出手也不會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