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翻滾,沙場礪兵。盛夏時節,野外駐訓場,第74集團軍某旅三級軍士長王福雷眉頭緊鎖,雙眼緊盯筆記本上記錄的新裝備實裝操作出現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是官兵公認的技術“大拿”,王福雷仍感到壓力很大。他坦言:“今年野外駐訓受領的是全新任務,加上高溫高濕的環境,訓練難度倍增,對人員和裝備都是新的考驗。”
猛虎豺狼逼出好獵手,駐訓練兵就要避開“舒適區”。入夏以來,該旅精心籌劃,依據不同地理環境、不同任務類型,兵分多路展開野外駐訓。
“不斷挺進陌生地域,就是為了錘煉官兵在不同環境下遂行多樣化作戰任務的能力。”該旅作訓科科長王剛介紹,以往部隊野外駐訓大多集中在一個點位,單一固定的駐訓方式,一度影響了實戰化練兵質效。
此前的一次實兵對抗演練中,該旅官兵跨區機動至某陌生山林地域,由于缺乏經驗,在信息通信、山路機動、后勤保障等方面暴露出不少問題,影響了演練順利進行。復盤總結中,該旅黨委認為,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推進,要求用好野外駐訓契機拓展訓練空間與訓練內容,練就遂行多樣化任務的全域作戰能力。
近年來,該旅積極協調參與多樣化任務,通過建模論證、細致調研、周密勘察等方式,先后開辟出近10個不同地域的新駐訓點,并通過分批轉場、交叉輪訓等機制,讓官兵離開熟悉的駐訓環境,接受海濱、山林、戈壁等不同類型戰場環境的實戰錘煉,鍛造多能精兵。
為使官兵掌握某一戰場環境的作戰特點,提升訓練質效,該旅各分隊在某一地域駐訓期間,除完成本階段規定的技戰術課目訓練外,還針對駐訓環境和任務設計的重難點內容進行專項研練,相關組訓方式、考核標準都被列入考核計劃,只有考核通過才能進行轉場。
“今天是‘大潮汐’,海水漲幅和時間有所不同,通信臺站必須做到迅速撤收。”在某沿海駐訓點,該旅某通信連指導員張建龍說。
“此前,駐訓地域靠近城郊工業區,我們研練的重點就放在應對復雜電磁干擾、城鎮地域臺站開設等難題上。”張建龍介紹,進入沿海駐訓點,訓練重點迅速轉向復雜氣象水文條件下的通信保障,通過機動式野外駐訓,他們總結出區域轉換過程中快速適應的經驗方法。
像打仗一樣訓練,該旅不斷提升野外駐訓實戰化水平。趁著高溫天氣,他們即將調整編組轉入到新場區展開演練,以檢驗駐訓成果、錘煉實戰效能。該旅領導介紹,在機動式野外駐訓模式下,官兵不斷向陌生環境發起挑戰,總結梳理出一批多兵種專業在多類戰場環境中的作戰經驗。(陳典宏 龍軒磊 陳喆)
野戰通信臺站開設與構工偽裝。蔡凱攝